2022年2月底,宜都市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對姚家店鎮龍井礦業礦山生態修復情況進行“回頭看”時,發現礦區內堆存的大量礦渣已被清運,被破壞地面已分區復墾為林地及農田,地表已大量栽植桂花樹及紅心柚,樹木成活率較高。該礦區生態修復成效顯著。附近的村民感慨到:“現在山上開始變綠了,空中的揚塵少了,溝里的水也不再是泥水了。”

圖為宜都市姚家店鎮龍井礦業廢棄礦山如今重披綠裝
2021年11月,該院在履行公益監督職責中發現,位于宜都市姚家店鎮張家沖村二組的龍井石料有限公司在采礦權已到期的情況下,未根據礦山修復方案依法履行生態修復和土地復墾義務,致使礦山生態環境和土地資源仍處于被破壞狀態,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宜都市檢察院決定對礦山生態修復和水土保持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宜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進行了立案調查,并發出了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嚴格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管職責,持續督促采礦權人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耕地復墾等生態修復義務,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行政機關組織專班進行聯合整改,向龍井石料公司下達《工作提示函》,現場督辦10余次。截至目前,龍井石料公司整體投資約47萬元,已安排渣土車等大型設備10臺套,支付浮石渣土轉運工資36666元;占地農田地段已復墾為基本農田,其余水平臺階已分區復墾為旱地、林地;已在梯級平臺及原工業廣場上覆蓋厚度為0.5米土層;已補載各類樹木1610余株。
近年來,該市部分礦山采礦權到期后逐步退出和關閉,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形勢嚴峻。礦山生態修復是利國利民的重要工程,科學開展修復和治理,有助于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宜都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大礦山生態修復領域的監督力度,打破我市礦產開發魔咒,助力企業做到取走金山銀山,留下綠水青山,為加快建成美麗宜居的現代化新宜都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