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煤田地質局實施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準南礦區綜合安全評估項目通過專家評審驗收。這是全國首個礦區綜合安全評估項目?! ?br />
新疆昌吉州準南礦區總面積近800平方公里,在歷史上曾有400多個小煤窯,隨著國家煤炭產業政策和結構調整,逐漸進行了大規模整合。但遺留下來的小煤窯采空區存在水、火、瓦斯、沖擊地壓等諸多隱蔽致災因素,對現有煤礦生產造成巨大威脅?! ?br />
消除事故必先查清隱患。昌吉州政府投資1500余萬元,委托第三方查清準南礦區內34處煤礦存在的安全隱患,督導礦山企業加大安全生產的經費投入,狠抓治理整改、逐項“銷號”,強化源頭治理消除安全隱患?! ?br />
省煤田地質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關賓表示,這個項目在行業領域內具有重大示范意義,一定要打造成“樣板工程”,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昌吉模式”。據悉,以礦區為單位整體進行評估與防治在全國尚屬首例?! ?br />
有著70年歷史的省煤田地質局決定以研究院為牽頭單位,采用“1+N”模式,迅速集結全局地質、水文、物探、環境、采礦等全局各類專業拔尖技術人才70余人,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技術力量強大的攻堅團隊?! ?br />
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黨委書記、理事長李小彥介紹,以往煤礦安全評估相對單一,而昌吉項目是做“全身CT”,涉及所有安全因素,且時間緊、任務重,對人員、技術、裝備、管理等各方面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br />
為保證隱患排查全面系統,項目部確立了水文地質調查、火區普查、瓦斯地質規律普查等7個方面的目標任務,綜合運用調查、物探、鉆探等技術手段,對采空區、火區、瓦斯富集區、頂板防沖等10個方面開展普查。在此基礎上,開展“一礦一策”專家會診,為每個煤礦量身訂做了安全隱患整改方案,共提交各類報告38套,增強了隱患治理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br />
除在地質專業上探索了一套系統全面的技術路線外,研究院在項目管理上也進行了一系列新的嘗試。這一項目歷時5個月,涉及專業多、工種多,施工人員最多時達到200多人。研究院科學劃分各項目組,提前制訂計劃,每日通報進度、總結工作,實現各工序的有效銜接和配合,按時完成任務?! ?br />
被稱作“天山地理風光走廊”的呼圖壁百里丹霞風景區正位于準南礦區之內,自然人文景觀眾多。為此,昌吉州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項目負責人孫德全介紹,項目部打破以往只查安全隱患的局限,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綜合安全評估,探索了一條礦業與環境和諧友好的發展之路。